来源: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
2023-05-12 18:14:41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时至立夏,走进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,数万株牡丹花在阳光下竞相开放,阵阵花香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。
“不用远行洛阳,本地就能看牡丹,去年我们新增了研学项目,经常有市区和周边县区的学生们来这儿开展研学活动。”园区负责人邢建国介绍,园区盘活周边农村土地资源,依托园区环境和绿色田园风光,打造集观光、休闲、娱乐、购物、度假、养生、耕读研学于一体的具有田园特色的文化旅游综合体,颇受欢迎。
【资料图】
近年来,徐水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,精准定位“京雄邻里微度假旅游胜地”,充分利用特色农业、现代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发展成果,打造了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、苒茂生态种植园等一批农旅融合示范项目,通过走“农业+文化+旅游”的融合发展之路,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在徐水区瀑河乡苒茂生态种植园,仿野生中药材数字农业溯源基地项目现场机声隆隆,工人们正在搭沟、培土、栽种,大家忙得热火朝天。
“今年我们调整种植结构,增加品种新栽种了射干、紫苏等。”园区负责人刘小静说,园区采用中药材和农作物轮作模式,使当地农户除了有种植收入外,还增加了“赏花经济”带来的旅游收入。
瀑河乡背靠青山,紧邻瀑河水库,自然景色怡人。去年,苒茂公司流转瀑河乡、户木乡4000亩坡壑地、零散田,通过农作物与中药材错季种植,打造七彩中药材观光基地。中药种植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,同时带动一大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
“我们家有11亩地,原来只种一季玉米,一年下来毛收入才五六千块钱,现在把地流转给园区,春夏种药材,秋天收获再种小麦,一年三个季节有打工收入。随着旅游发展起来,去年我和媳妇还开了家小超市,赚了四万多。”说起收入,在园区里务工的贾庄村村民张汉明笑着说。
春赏花、夏亲水、秋采摘、冬康养……如今,徐水区从文化体验、田园休闲、康养度假、科创研学等多个方面入手,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参与产业发展,打造现代农业园区,不断加快资源转化,做好农旅融合大文章。去年,徐水区鼓励引导14个乡镇申报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区,其中,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顺利通过评审,成为了河北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。
徐水区副区长师铁峰表示,接下来将进一步推进农旅深度融合,把握京津旅游需求和文旅消费趋势,促进农业发展科技化、多样化、绿色化、生态化转型,丰富旅游产品供给,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,助力乡村振兴。
工作人员正在分检射干苗。雷永怀摄
工作人员正在栽种花苗。雷永怀摄
盛开的牡丹花。雷永怀摄
游客在园内拍照打卡。雷永怀摄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