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河南日报
2023-04-11 16:07:00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教育部日前启动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,拟遴选1000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,推动在校园内配备急救设施设备,加强教职工、学生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,探索和积累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急救教育经验做法,完善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。(据4月10日《广州日报》)
医学上有“黄金5分钟”的说法,是指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后,通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可能挽回生命,一旦过了这几分钟,将造成不可逆的后果。据报道,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尚未开设“急救教育”相关课程,不仅校园急救设施配备严重不足,而且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当低,急救知识培训也远远跟不上。相比发达国家30%-40%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,我国的急救技能普及率还不到1%,尽管有关急救知识培训已走进学校,但只是“偶尔”,很多学生对急救和逃生技能并不十分了解。可见,让“急救课”成为学校的“必修课”十分必要。
2021年11月,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,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,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,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,其目的就是通过“校园急救知识培训”,使“应急救护”成为每个学生的一项“必备技能”。
此次,教育部启动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,这无疑是一个好举措。期待“急救课”能尽早尽快走进更多学校,走近更多学生。
让“急救课”走进更多学校,还需有必要的“保障机制”。首先,要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。要将“急救教育”纳入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,分层实施,制定不同阶段的课程。其次,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。要将“急救教育”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或课程,鼓励引导一定比例的教师取得应急救护专业资质。最后,要保障一定专项经费。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“急救教育”推广运用专项经费,在教育培训经费中优先安排、重点保证,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确保应急救护培训经费专款专用。
除此之外,各级医疗、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,也应积极承担起“急救教育”的重任,不妨经常性为学校开设急救知识的培训班,把一些简单的、必要的急救知识一样一样教给学生,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掌握一两种急救技能,一旦遇上危急情况,既能“自救”,又能救助他人。(廖卫芳)
关键词: